网络层
网络层 **
网络层基本服务

实现分组在各个网络之间传输:
- 转发:将分组从路由器的输入端口转移到输出端口。
- 路由选择:通过路由算法来确定分组从源到目的地址的路径。
二者关系:分组经由路由选择,再转发到指定主机上。
【提示】internet使用TCP/IP协议栈,是目前用户数量最多的互联网。TCP/IP协议栈的网络层使用的是IP协议。
2个分组交换网络 100° **
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与面向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。

面向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
核心思想:可靠通信由用户主机保证。
实际应用:Internet。


【解释】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(网络)是不需要建立连接。
【错题】

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


二者区别 100°
这是一个考点,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:顺序控制、流量控制、差错控制由谁(是主机还是网络)来维护。虚电路网络的可靠通信主要由网络保证,而数据报网络的可靠通信主要由主机保证。对于虚电路网络,顺序控制、流量控制、差错控制均由网络自身保证;对于数据报网络,仅实现路由与转发。
网络层拥塞控制
拥塞控制即用户主机或网络结点通过采取措施避免拥塞发生,或对已发生的拥塞进行处理。

拥塞原因
发生拥塞的原因有4:* 缓宽结障。
- (缓存)缓冲区的容量有限
- (带宽)传输线路的带宽有限
- (结点)网络结点处理能力有限
- (故障)出现网络故障
拥塞控制措施:
准入控制:广泛应用于虚电路网络的拥塞**预防**技术。若新建立的虚电路会导致网络拥塞,则拒绝建立。
流量调节:网络拥塞时,通过调整发方发送数据的速率来消除拥塞。
负载脱落:选择性地放弃数据报,减轻网络负载。
【*】准入控制是所有拥塞控制措施中唯一一个拥塞预防技术。
94BAC2EB-1CFA-425B-8A90-A3ECEE30DBEB_1_201_a
IPV4 100° * **

因特网(Internet)是目前世界上最大、最重要的计网,因特网(Internet)的网络层包含2个协议:IP、ICMP、路由协议
IP4是为主机(或路由)分配一个全球唯一的32bit的标识符。为了便于阅读,采用点分十进制来表示IP地址,如10.240.15.170
在做和IP地址相关的计算题时,记住8位2进制的每个位的权值,对快速解题有帮助:
27 | 26 | 25 | 24 | 23 | 22 | 21 | 20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28 | 64 | 32 | 16 | 8 | 4 | 2 | 1 |
IPv4数据报 100° *

固定部分(20字节)
版本
占4比特,表示IP协议的版本。
首部长度 100° *
占4比特,表示IP数据报首部的长度,该字段的取值**以4字节为单位**。
最小十进制取值为5,表示IP数据报首部只有20字节固定部分。
最大十进制取值为15,表示IP数据报首部包含20字节固定部分和最大40字节可变部分。
区分服务
总长度
战16比特,表示IP数据报的总长度(=首部+数据载荷),最大取值为十进制的65535,以字节为单位。

标识、标志、片偏移 100° *
这三个字段用于IP数据报分片。

生存时间
协议
占8比特,表示指明IPV4数据报的数据部分是何种协议数据单元。
常用的一些协议和相应协议字段值:
协议名称 | ICMP | IGMP | TCP | UDP | IPV6 | OSPF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协议字段值 | 1 | 2 | 6 | 17 | 41 | 89 |



首部校验和
源IP地址、目的IP地址
各占32比特,源IP地址发送数据,目的IP地址接收数据。
可变部分(40字节)
可选字段
填充
用于确保**首部长度**为4字节的整数倍,使用==全0==进行填充。


IPv4分类编址*

网络号范围及默认子网掩码需记熟:
A类 | B类 * | C类 * | D类 | E类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网络号范围 | 0~127 | 128~191 | 192~223 | 224~239 | 240~255 |
默认子网掩码 | 255.255.0.0 | 255.255.255.0 | - | - |
IPv4子网划分

32比特的分类IP地址,通过子网掩码求得其所在子网的网络地址:

【例】已知某个网络的地址为218.75.230.0,使用子网掩码255.255.255.128对其进行子网划分,请给出划分细节:
【思路】看到IPv4分类地址,需要确定2个东西:
- 确定其属于哪一类(ABCDE?)
- 确定其默认子网掩码是什么?

【例】已知某个网络的地址为218.75.230.0,使用子网掩码255.255.255.192对其进行子网划分,请给出划分细节:
【思路】看到IPv4分类地址,需要确定2个东西:
- 确定其属于哪一类(ABCDE?)
- 确定其默认子网掩码是什么?

为什么以及怎么样进行子网划分?
- 子网划分可以提高IP地址利用率;
- 子网划分的策略有两种:子网划分、超网化。
- 子网的划分与主机号相关。
如何知道一个子网的规模有多大?
知道一个子网的规模,前提需知道:
子网地址
子网的网络前缀或子网的子网掩码,
才可以通过计算得出该子网的规模大小。
比如:213.111.0.0/24是一个C类网络地址; 213.111.0.0/23是一个超网,包括了213.111.0.0/24和213.111.1.0/23。
子网掩码
32比特的子网掩码可以表名分类IP地址的主机号部分被借用了几个比特作为子网号。
IPv4数据报分片

可以参考这篇。
最大传输单元MTU

分片


分片公式

IMG_0564 IMG_4CDAF7A14DAC-1
应用规划有两种方式(自考🙅):
- 定长的子网掩码(FLSM)
- 变长的子网掩码(VLSM)
应试技巧 * *


解题思路:
172.32.1.113 → 需要知道这个IP属于ABCDE中哪一类的地址。
首字节为172,属于B类网,B类网的子网掩码:255.255.0.0
因此,可得该IP的网络地址为:172.32.0.0。
该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:172.32.0.1~172.32.0.255,其中可分配IP(减去广播地址和子网地址)

可得:
(1):172.32.0.0
(2):IP地址范围:172.32.0.0~172.32.0.255
(3):可分配IP地址范围:172.32.0.1~172.32.0.254
(4):广播地址:172.32.1.255
IMG_6A0E18442506-1 IMG_DBEAC27FB3CC-1
已知IP和子网掩码: *
- 按位与运算[^ ∧ ] IP ∧ 子网掩码 = 子网地址
IMG_D8FBD1FCC8F9-1 点分十进制 转 二进制,然后按位与运算,即可求得IP的子网地址。
- 按位或运算[^ ∨] IP ∨ 子网掩码的反码 = 广播地址
- 网络地址即主机号全为“0”
IPv6 *

IPv6 数据报
IPV6地址长度:128位(8组16位 8✖️16=128位)。此前的IPV4只有32位。
IPV6地址格式
- 首选格式
- 压缩格式
- 内嵌IPv4的IPv6
首选格式:冒号十六进制表示法
fe80:0000:0001:0000:0440:44ff:1233:5678
5000:0000:00A1:0128:4500:0000:89CE:ABCD
8000:0000:0000:0000:4321:0501:AB96:45CD
压缩格式:存在连续的多个0000
,可以用::
代替,且==::
有且仅当出现一次==。
// 首选格式
8000:0000:0000:0000:4321:0501:AB96:45CD
// 压缩格式
8000::4321:0501:AB96:45CD
内嵌IPv4的IPv6
0:0:0:0:0:0:192.168.12.1 OR ::192.168.12.1
0:0:0:0:0:FFFF:192.168.12.1 OR ::FFFF:192.168.12.1
IPV6地址包括:单播地址、组播地址、任播地址。
- 单播地址:用来唯一标识主机、路由器接口,可作为源地址、目的地址
- 组播地址:用来标识网络中一组主机,可作为目的地址
- 任播地址:和组播一样。
组播与任播的区别:向组播发送数据报时,组播地址标识的多播组的每个成员都会收到数据报副本;向任播发送数据报时,仅有该任播地址标识的任播组的某个成员才能收到数据报。
【错题】

【解】考查::
的用法。
【错题】1904卷

【解】考查::
的用法。
ICMP *


ICMP主要功能:用于差错报告(发差错报告报文)、网络探测(询问报文)。
分组网间探测(ping)
# ping www.baidu.com
yibudeMacBook-Pro:~ yibu ping www.baidu.com
PING www.a.shifen.com (39.156.66.18): 56 data bytes
64 bytes from 39.156.66.18: icmp_seq=0 ttl=48 time=40.216 ms
64 bytes from 39.156.66.18: icmp_seq=1 ttl=48 time=41.063 ms
路由跟踪(trace):看IP数据报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途径的路由器
# traceroute www.baidu.com
yibudeMacBook-Pro:~ yibu traceroute www.baidu.com
traceroute: Warning: www.baidu.com has multiple addresses; using 39.156.66.14
traceroute to www.a.shifen.com (39.156.66.14), 64 hops max, 52 byte packets
1 192.168.1.1 (192.168.1.1) 1.894 ms 1.552 ms 1.973 ms
2 100.110.208.1 (100.110.208.1) 5.050 ms 5.410 ms 5.825 ms
3 111.9.58.5 (111.9.58.5) 5.531 ms 7.129 ms 4.205 ms
4 *
DHCP

NAT

参考这篇。


公、私、内、外网
参考这篇。
DNAT、SNAT、VPN

路由选择 **

路由选择算法
比对项 | 静态路由选择 | 动态路由选择==*== |
---|---|---|
配置方式 | 人工 | 自动 |
特点 | 开销小,易实现。 不能及时适应网络(流量、拓扑)变化 | 开销大,较复杂。 能较好地适应网络变化 |
适用场景 | 小规模网络 | 大规模网络 |
以因特网为例:

路由选择协议

路由器
有多个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机,用来转发分组。

路由器:

1:物理层;2:数据链路层;3:网络层
组成 | 作用 | 图例 |
---|---|---|
输入端口 | 接收信号、还原帧、提取IP数据报、检索路由表、决策输出端口 | ![]() |
交换结构 | 将IP数据报从输入端口送到输出端口 | ![]() |
输出端口 | 有一个队列;会对分组进一步封装 | ![]() |
路由选择处理器 | CPU,执行各种指令 |
应试
22EE5888-1744-4B25-9FE9-082991330458_4_5005_c IMG_58C71114BDC2-1 IMG_4D078945459E-1 【标准答案】
① 主机A将数据发送到交换机接口1,交换机监测数据,发现目的MAC地址是主机B。
② 交换机检索路由表,没有找到主机B的索引数据,开始洪泛。将数据发给除主机A以外的所有主机。
③ 主机B接收到数据后,对A进行回复;其他主机丢弃数据。
④ 交换机收到来自主机B的数据,把主机B的MAC地址和接口信息记录到路由表中
⑤ 交换机根据数据报中的目的源信息,将数据发送给主机A。